近日,
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孵化园三期项目
传来新进展!
其3号楼主体结构已率先封顶,
这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施工阶段
取得了重大突破,
一座集城市门户形象、活力商业、
创新研发空间模块
以及多层级“漂浮花园”立体生态系统的
新型产业园区即将亮相。
效果图
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
孵化园三期项目
展开剩余87%位置:
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核心区域。
总建筑面积:
约11.18万平方米。
项目旨在打造集高新技术产业培育、企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平台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壮大,助力天府国际生物城实现“产城一体”融合发展。
项目立足“从森林中来,到公园里去”的生态愿景,以“功能复合化、空间立体化、建造绿色化”为核心理念,致力于打造兼具产业活力与人文温度的复合化研发社区。通过模块化研发单元、多层级生态网络及智慧施工管理,实现生物医药产业核心需求与城市公共功能的有机融合。
效果图
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孵化园一期、二期项目及周边配套的快速发展下,已初具城市规模。孵化园三期则确立了“强化城市界面,植入生活活力”的核心策略,以此推动园区向综合性活力“产业社区”升级。
塑造门户形象与开放界面
激活城市“烟火气”
三期项目紧邻孵化园一期东侧,占据生物城门户位置。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对其进行了精心规划:
沿凤凰大道(城市主干道)
采用具有韵律感的高层研发楼和退台设计,延续并丰富了城市天际线,打造了醒目的门户地标。
沿南侧城市次干道
结合建筑平面变化,通过加大建筑退距、巧妙结合下沉庭院和景观中庭,形成尺度宜人、空间富有变化的园区界面。
商业剖面
为提升区域“烟火气”,项目对商业空间进行了突破性设计:
创新商业空间:
通过“打碎”首层立面,打造多种商业空间,提升商业活力及可达性。
创新“屋顶游廊”
强化地面商业与屋顶商业的联系,打造与自然交融的特色商业体验。
打造环绕景观中庭
结合下沉庭院形成的商业界面,以及连接南北城市的开放路径,共同将三期底层塑造成一个服务于园区员工、周边居民乃至整个城市的活力商业带,让便捷丰富的生活触手可及。
商业剖面
精准匹配需求
创新研发空间模块
孵化园三期项目规划在满足2.0容积率的前提下,最大化提升了空间效率和灵活性,创新推出两类研发空间形态:
独栋研发楼
单层约1200㎡,5层设计,空间方正、独立性高,便于企业整层或整栋租售。
“叠院”研发楼
通过分离的交通体和门厅,实现上下两个研发单元总面积均是6000㎡左右,并且各自相对独立。
其优势在于仅增加一组竖向客梯,疏散楼梯、货梯、工艺风井等竖向功能完全共享,极大提高了每层平面的有效使用率;两个单元前后错动布置,自然形成专属屋顶露台和丰富的体量变化,中间设置一层架空层,成为服务整个园区的开放共享空间;上下分离的体量使得“叠院”和独栋研发楼的紧密呼应,为利用屋顶花园打造立体游园系统创造了空间条件。
“叠院”平面模块
营造立体生态
打造多层级“漂浮花园”
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交往空间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。三期建设中,设计团队精心打造了一个立体的、可游可憩的绿色生态系统,并通过三个层级实现串联:
1.串联屋顶花园及架空层
运用空中连廊系统串联独栋研发楼的屋顶空间和“叠院”研发楼的中部架空层,打造山丘般连绵的绿色交流活动平台。
空中花园慢行系统
2.便捷可达屋顶花园
园区员工和周边市民,可通过临近南北园区入口的竖向电梯和楼梯便捷地到达屋顶花园。人们可沿着独栋研发楼外橙红色穿孔金属板装点的室外楼梯上到6层花园,在慢行中感受层叠交替的绿色空间。
屋顶花园鸟瞰效果图
3.立体贯通的交通体系
园区局部下沉庭院的设置,可以把自然光和空气引入地下室,将地下、地面和空中花园三个高度的空间连接起来,形成完整的立体花园、绿色低碳体系。
空中连廊效果图
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,三期项目将以一期、二期建设经验为基础,通过优化空间功能、完善配套服务,进一步推动“产城融合”发展;通过打造兼具产业活力与人文温度的复合化研发社区,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,为“产业社区”提供支撑。
效果图
未来,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持续探索“设计-建造-运营”一体化模式,以三期项目为样本,持续深化“生态入园”的绿色实践,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强劲动能。
信息来源: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、成都生物城建设有限公司
编辑:李开心
发布于:北京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